中国公共招聘网

职业指导

拨开迷雾看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公共招聘网 时间:2021-08-30

【人物介绍】小姚    24岁  哲学专业本科

【职业状态】成都某大型媒体文字编辑岗位  年薪7

案例背景:

在与职业指导老师交流之前,小姚同学处在大学阶段最漫长的迷茫当中,这种迷茫一方面是对自己所学习专业和未来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的迷茫;另一方面是对于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应该相应的培养自己什么能力,如何形成这样的能力的迷茫?所以其实,这也是大学期间最普遍的困惑。在这样的困惑里,小姚同学彷徨不前,既没有积极去尝试校园社团,也没有融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案例回放:

小姚同学在培训之前,因为之前的教育背景一直是文科类,在大学的专业也是文科类型,所以在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点死板不灵活,更多的时候,对于课程理解学习依靠单纯的背诵和记忆,而不是融入自身实践结合的思考和理解。

在参加培训之后,小姚同学在结合了课程理论内容学习,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课程之后紧密的课程训练之后,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改变自身,积极的寻求实践。成为了一个敢想也敢做,既有理论支持又有行动力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突出表现,成功的就职。

指导过程:

首先,在第一阶段练习时,小姚同学认为只要按照本质原理努力地记忆,只要熟练了相应的能力生成方案也自然就出来了。但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错在方法上。任何再科学的知识只要缺少了在“用”中去思考总结并改正于下一次“用”中,注定都只是纸上谈兵,读死书,不但不会产生正面的能量,反而还有可能会僵化思维。所以,针对小姚同学的问题,指导老师讲解关于正确的方法是应该首先提炼出材料背后的逻辑框架,在理解了这个框架基础之上再来反复跟团队、同学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反复练习应用,当达到本质原理中所描述的次数时才能形成深入骨髓的能力,才是自己的能力。换言之,需要反复训练记忆的不是文字,而是思维,当一种经典的思维形成条件反射时,也就是一个经典的人了。

后来,在参加二三四等阶段时,因为第一阶段没有彻底做到位,小姚同学经过模拟面试严重碰壁之后,体会到了脱节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也是经过这次的挫折,小姚同学有了比较大的思想起伏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老师根据小姚在各个课程环节的表现和小姚同学沟通,让小姚同学在挫折中去关注产生挫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受挫不振作。同时,在开展后面的课程和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小姚进行疏导了训练。没过多久,小姚同学就自己走出来,而且明白了很多能力更多的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后依靠自己去建立,才能真正属于自己。

认清这些之后,小姚的进步也是非常快的。在很快的时间内,小姚除了积极完成了一系列课程,而且积极组织同学在成都市调研,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调研成果。也是依靠在这样的经历里的收获,小姚同学顺利的敲开了心仪企业的大门。

案例点评:

首先必须肯定是小姚是一个一直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寻求进步的学员,也是在这样寻求改变和进步的过程中,才容易遇到挫折,但是真正让我们进步的恰恰是突破了舒适区之后,这样的挫折。在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小姚在改变了自己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方式之后,进步是迅猛的。所以这也启发我们在教育中,方式方法的培养从来都是优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