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贫困村的“三转婆姨”走出大山就业脱贫
“吕梁山护工”是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为18~54 周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免费培训,最终实现高收入就业的扶贫模式。作为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吕梁市精准实施“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使曾经围着锅台、老公、孩子转的“三转婆姨”们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致富梦。
2015 年以来,吕梁市围绕“多形式宣传发动、分类式订单培训、多元化就业安置、多层次跟踪服务”四大举措,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五大工作体系,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社会保障”六大思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工作链条,精心打造了以“诚信、勤劳、专业”为核心文化内涵的“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
二、“四项措施”保障“吕梁山护工”规范化运行
“吕梁山护工”成为一张享誉全省、叫响全国的特色劳务品牌。主要经验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即塑造“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品牌
吕梁市委、市政府将“诚信、勤劳、专业”这六个字确定为“吕梁山护工”品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传承吕梁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更是吕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吕梁山护工”得以长久发展的精神源泉。
(二)强化两个保障,即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在组织领导方面,体制上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政策扶持方面,吕梁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提出了 32 条措施,形成了既统一领导又分工负责,既相互监督又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紧抓三个关键,即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帮扶
宣传发动主要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通过一线动员、举办推介会、开展“最美吕梁山护工”评选活动、拍摄微电影、进行吕梁山护工脱贫致富事迹巡回演讲活动、召开欢送会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定 6 所公办院校和 5 所民办院校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基地,以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政保洁为重点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侧重化、专业化、封闭式培训,累计培训 8000 多人,绝大多数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帮扶是为了确保“吕梁山护工”能够“输得出、稳得住、干得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立足山西,覆盖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就业安置总体规划,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模式,积极主动与太原、北京、天津、青岛、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家政服务企业合作,目前已与 156家家政公司签订了协议。创新合作模式,采取用人单位选学校、选护工,护工选学校、选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模式。通过召开就业推介会、专场招聘会,帮助广大“吕梁山护工”外出就业。同时,挖掘本地就业市场,扶持本地家政公司发展,就近就地安排“吕梁山护工”就业,确保“吕梁山护工”成为市场的“宠儿”。
(四)实施四个支撑,即“互联网 +”“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维权援助、关爱慰问
实施“互联网 + 吕梁山护工”工程,利用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宣传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政策、发布培训就业公告,开展“网上找护工、找工作”等网络服务功能,打造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需求对接、家庭用工、外出就业的一站式“吕梁山护工”服务超市。成立“吕梁山护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 6 个技能竞赛服务部、17 个服务站,成立“吕梁山护工驻北航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步建立了“吕梁山护工”党支部以及团委、工会、妇联,积极开展外出务工家庭走访慰问活动。
三、“五种办法”让“吕梁山护工”实现更好的培训就业
一是紧抓培训质量。护理技能是护工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吕梁市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及考核制度,紧抓培训质量,打造了几所一流的“吕梁山护工”孵化基地。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外地大型家政企业,形成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开拓新的家政服务就业市场,逐渐提高“吕梁山护工”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品牌的背后是优质的服务。体系的保障,既是护工的信心所在,也是市场需求的指向所在。吕梁市采取各项措施,为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提供全面及时的跟踪服务,解除了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及其亲属的后顾之忧。
四是重视品牌宣传。每批“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实现就业,吕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欢送。吕梁市各级党委、政府形成共识,紧抓“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不放松,为走出大山的群众鼓劲加油。
五是激发内生动力。全市形成了“护工光荣”的舆论导向,吕梁山护工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吕梁山护工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得到了提升。吕梁市委、市政府引导教育广大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注重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想方设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从“要
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四、“三个重点”为“吕梁山护工”提质扶智
吕梁市委、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培训 10 万名“吕梁山护工”的目标,发挥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做好跟踪服务。
(一)发挥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的作用
积极推进“互联网 + 吕梁山护工”工程建设,提高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已投入使用的“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指挥部、展示部、服务部的功能,建立一站式吕梁山护工服务超市,为吕梁山护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提高培训质量
通过公开选拔、综合考核,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吕梁山护工”师资队伍,加大对培训机构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监管考核体系,全面提升现有 11 所定点培训院校的培训质量。
(三)继续做好跟踪服务
划分“吕梁山护工”就业市场开发和跟踪服务工作区域,选拔优秀管理人才,负责区域内市场开拓、督促检查、联络回访、法律援助、管理服务部和服务站,接待各区域来访的家政公司等工作。动员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基层组织与外出就业人员家庭紧密联系,开展贴心服务,为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提供全面及时的跟踪服务,解决外出就业的“吕梁山护工”及其亲属的后顾之忧。
专家点评:
吕梁山区是全国特困地区之一。但自强自立的吕梁人,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下,把培训就业扶贫等措施落实到人,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村。通过抓护工项目,全力打造“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品牌。严格的培训制度和管理措施,让具有专业素养的吕梁护工,在护理队伍中成为一颗闪亮明星,加之爱心、耐心、贴心的温馨服务,使其深得群众喜爱。“吕梁山护工”在周边许多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