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江西大余:转移就业有序有力 美好生活有声有色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时间:2020-12-28

“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不再东借钱西借钱了。”来自江西省大余县河洞乡河洞村的李显锋语气十分自豪。多年前,李显锋因家中贫困,缺少经济来源,为此整天愁眉不展。而现在,在县就业局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在邻村一家竹碳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挣2600多元。

为了让更多像李显锋一样的农村贫困家庭稳定增收,近年来,大余县人社部门把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通过抓宣传、拓岗位、强培训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转移就业促脱贫增收的实效。

观念一变天地宽

“以前在乡村,一些无事可做的人到处转悠,甚至聚众打牌,如今白天村里的年轻人都争着去工厂上班啦!”黄龙镇劳保所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以前有的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及“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思想。为了转变这种观念,县人社局充分发挥“大走访”及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作用,通过入户走访、政策宣讲等方式,为他们分析经济形势、算增收经济账,使他们自觉转变思想,提升转移就业意愿。近两年,通过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致富、就业增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来自浮江乡的小吴说,一开始他对于进厂务工有些犹豫,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介绍就业政策和工作环境后,他决定试一试。去年他通过转移就业来到赣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如今每月有3800元收入,小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走进工厂挣钱。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余县人社局把稳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宣传方式,就业创业网、人社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发布‘六稳六保’的优惠政策。同时,不间断发布企业岗位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营造‘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该县就业局分管领导说。

拓展岗位笑开颜

要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关键。大余县通过“就近就地找新岗,激发活力拓产业”的方式,让办法能用尽用,岗位应拓尽拓。

该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农业农村、林业、扶贫、文化旅游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挖掘和拓展农田水利、道路养护、绿化保洁、农家书屋等行业部门岗位,同时与乡镇等部门组织协调一些锄草、挖红薯等季节性岗位,让不能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通过就业增收致富。

针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县里依托新世纪工业园区、新华工业小区、新城工业小区等产业集聚布局,引导企业之间开展用工调剂,不断拓展岗位,做好人岗匹配。此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增强旅游带动就业的能力,在丫山风景区、梅关古驿道、三月三风景区等拓展更多文旅岗位,助推一批规范管理、经营活跃的地摊、小店发展,吸纳就业。

河洞乡的黄开连夫妻就在不同产业获得了就业岗位。丈夫会点泥瓦手艺,借着安居房建设项目的机会,他在该乡当上了砌筑工。妻子则除了在家种菜、养鸡鸭外,还获得了一份保洁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之后,夫妻俩很快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提升本领幸福长

“以前我打工收入不足3000元,后来参加了就业局的技能培训后,找到了竹碳厂的工作,月收入达到了4000元。”近日,大余县青龙镇的困难群众李之平逢人就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县围绕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的意愿,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确保培训质量,全方位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根据师资实际和市场需求,建立培训“菜单”,由企业根据岗位要求下单,定点培训机构接单后,以乡镇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组织企业招聘,保证技能培训对贫困户更有针对性。同时,依据贫困户自身状况,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个性化培训和服务。培训后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贷款等一条龙服务,近年来已培训各类贫困户劳动力3000余人。

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根据产业用工需求,在乡镇组织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围绕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此外,该县还依托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转移就业前基本劳动素质培训或技能培训。“技能培训让我们在岗位上有了底气,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来自池江镇的小王和他妻子在一家服饰企业上班,从打包工、缝纫工干起,同时努力参加相关培训,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夫妻俩凭借自己的勤奋,学到了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先后当上了车间主任,夫妻俩每月工资共8000余元。

没有了后顾之忧,小王夫妻俩在工厂安心工作4年多了。如今,工资高了,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家里买了小轿车,去年还在县城工业园区附近按揭买了一套房,在县城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美好人生靠奋斗,就业是我们为幸福生活拼搏的起点!”小王深有感触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