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红寺堡区:“托养+”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赋能

文章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22-03-30

新华网银川329日电(记者 冷瑞洁)近年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残联打造升级“托养+”模式,为残疾人托养中心托养人员提供托养、心理辅导、职业训练、辅助教育、就业支持等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融入家庭、回归社会。

据了解,红寺堡区残疾人托养(自强)中心通过“托养+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技能,专门对托养人员开展“订单式”,手工编织培训,让托养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手工制品回购协议,打消手工编织制品无销售渠道的顾虑。

“订单式”手工培训为中心托养对象精准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实现了企业和残疾人就业无缝对接,帮助4名托养人员实现固定就业。肢体二级残疾的马红茸从小就喜爱做手工,通过培训她学会了裱糊灯笼、烫染葫芦、做编织鞋等,现在每月收入八九百元。

红寺堡区残联还通过“托养+就业”,辐射带动爱心同行洗车行、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园、海侠家政服务公司等安排托养残疾人灵活就业,帮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经济收入和自我价值的“双重收入”。

托养对象张稳兵智力二级残疾,父母离婚后无人看管,每天四处流浪。中心了解到情况后与看护人协商沟通,将他带到中心,经培训后在爱心同行洗车行工作。如今的张稳兵脸上的笑容多了,原先人们口中的“小老头”变成了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我喜欢在这干活,每天和大家一起工作特别好!”张稳兵开心地说。

此外,托养中心立足红寺堡区特色产业,积极对接本地企业,开展黄花菜、枸杞等分拣和选装,并通过残健融合、与网络红人合作的方式开展直播带货,为托养的残疾人支付劳动报酬,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

同时,托养中心还不断叠加服务,通过“托养+文化”,开设适合托养人员的文化课程、开展“国学进中心”活动、学习书写基本汉字等,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激励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通过“托养+康复”,安排户外锻炼、舞蹈教学等,改善残疾人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红寺堡区残联以“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户、造福一方”为目标,不断探索特色有效培训方向,着力拓宽创新就业创业渠道,切实提高托养服务质量,进一步帮助托养人员提升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