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重庆劳务品牌何以成为就业“金名片”?

已培育126个劳务品牌,年均带动就业240万人

文章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2024-05-10

不久前,“龙水刀匠”与“万州烤鱼师傅”等20个劳务品牌,被重庆市人社局认定为2023年重庆市特色劳务品牌。至此,重庆市级特色劳务品牌达60个。

如今,就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重庆独辟蹊径通过劳务品牌撬动就业,目前全市已培育126个劳务品牌,年均带动就业240万人,推出“大足雕客”“云阳面工”“山城玻璃工”“巴渝大嫂”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劳务品牌,打造出就业“金名片”。

探索技能致富之路

2023年以来,重庆“巴渝大嫂”在全国首创家政从业人员评估标准,累计培训脱贫人口9000余人次,吸纳3000余名脱贫人口从事家政工作,探索出一条家政脱贫、技能致富之路。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已经送了50多位‘巴渝大嫂’到北京务工,工资从6000多元到9000多元不等。”近日,重庆巴渝子弟劳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亮告诉记者。

2023年10月举行的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重庆“苗妹香香”形象代言人尹叶华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多年来,尹叶华创建科技示范基地4个,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共计20项(个)。组建农民田间学校,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链,培育优秀的乡土农民田间科技学员、科技示范户,并打造了彭水极具民族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品牌“苗妹香香”。

“通过‘合作社+公司+协会+供销社+基地+电商+农户’的模式,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成为农村劳动力参与度高的农业产业劳务品牌。”尹叶华说,目前已培训260名学员和175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7个乡镇22个村近1.26万户农户就业,其中带动脱贫人口就业3970人,累计助农增收上千万元。

产业就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重庆实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三大行动,结合鲁渝、川渝和市内“一区两群”产业布局,针对性培育劳务品牌,促进产业就业协同。据统计,劳务品牌从业规模从2017年的100万人左右增加至240万人左右,从业人员年收入从2017年的4万余元增至7万元左右。

在“促劳务协作、铸劳务品牌”服务展中,曾获评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大足雕客”的形象代言人刘能风,带着重庆特色劳务品牌“大足雕客”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推介项目,展示了创新做法和带动就业成效。

大足石雕产业通过师徒传承、家族帮带、政府引导、技校培育等方式,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大足石刻特色技艺的石雕工匠,建设大型城市景观,创作石雕文创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56项,省部级奖项283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聚焦“33618”产业集群,发现并培育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56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瞄准家政服务、食品加工、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发现并培育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47个;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工艺等乡村产品及服务,发现并培育文化和旅游类劳务品牌23个。

着力打造“劳务+”升级版

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培育,全市劳务品牌产业链年均经济效益约1700亿元,今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保持在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

蒋代远是重庆市远铃玻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他从一名玻璃吹制工做起,逐步成长为山城玻璃工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带领下,重庆合川区的清平玻璃做到国内家用电器吹制玻璃行业规模第一,每年为从业人员创造工资性收入6亿元左右,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重庆劳务品牌专项赛评委、国家级创业导师黄海认为,劳务输出如今已不是数量、价格的竞争,而是质量、品牌的竞争。走品牌化、特色化道路,劳务品牌就不能再“野蛮生长”,而是要科学谋划,做好“劳务+”,从覆盖人群广、技术要求不高逐渐向集群化、精细化、高技能化转变。

“劳务品牌诞生于市场竞争,经过了市场筛选,并按照市场要求规范、维护品牌,再经过当地扶持,最终才能打造出辨识度极强的特色品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安小风说,未来还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激发劳务品牌经济效益。深化区域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表示,全市将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三大行动,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技能突出的“一县一品”工作格局,全力将劳务品牌打造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金名片”、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