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严格落实省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方案,使劳务品牌成为驱动劳动力转移、助力群众增收的“硬核引擎”,擦亮独具汉中特色的“就业名片”。
厚植品牌沃土,反哺产业腾飞。把劳务品牌培育根植于产业发展的“沃土”,通过壮企强体、建园聚能、夯实绿色根基,让品牌与产业同生共长。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项目倾斜,推动劳务品牌企业“破茧成蝶”。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孵化”的“梦工厂”。宁强羌绣产业园让1000余名绣娘助推羌绣服饰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300余种文创产品畅销海内外,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洋县有机产业园孕育出“鹮乡有机产业工”品牌,带动3万人捧起“有机饭碗”。依托汉中“生态宝库”优势,将绿色资源转化为就业动能--中国劳科院、陕西省人社厅在留坝县设立绿色就业研究中心(秦岭基地),探索出一条“生态+就业”的特色路径。目前全市70万劳动者投身绿色就业(占就业总量65%以上),仅留坝县就建成120余家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留坝民宿管家”铸就全域旅游“金名片”。
拓展品牌疆域,擦亮劳务名片。以“走出去、亮出来、火起来”为目标,让“汉”字号劳务品牌从“区域特色”迈向“全国知名”,从“本土符号”成为“国际名片”。藤编传承人赴中亚五国展演,带着非遗技艺“闯世界”,现场签下200余万元出口订单。宁强羌绣亮相国际非遗博览会,“指尖上的艺术”打动国际品牌,让汉中技艺在欧美市场“圈粉无数”。“汉中藤编师”“宁强羌绣工”征战全国展示活动,让“汉”字号品牌知名度“节节高”。线下设品牌招聘专场,靠实物展示、现场演示让求职者“看得见、摸得着”。线上搭数字服务平台,借短视频、直播让“汉中面皮师”“西乡秦巴茶工”“略阳乌鸡师”成为网红。“技能筑基+品牌拓岗+招聘搭桥=就业增收”,成为汉中就业故事最生动的“计算公式”。
丰富协作内涵 释放发展潜能。通过跨区域协作、多领域联动,让资源“动起来”、合力“聚起来”、效能“显出来”。通过苏陕协作架起技能提升“高速路”,江苏省南通市与汉中“手拉手”,连续多年联合培训覆盖全品牌工种,实现“输出一人、增收一户”与“技能升级、发展提速”的双赢。与西安、南通、绵阳、广元等城市区域联动,举办劳务品牌交流对接活动,多地联合培训、劳务互通、品牌联建,加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区域协作成为品牌发展的“助推器”,让劳务品牌与产业集群“深绑定”。
目前,全市已培育民生保障、文旅餐饮、非遗传承等6大类21个劳务品牌,其中15个通过认定,累计带动50万人就业,创造经济效益390亿元,实现劳务收入58亿元,成为驱动劳动力转移、助力群众增收的“硬核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