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安徽:让公益性岗位更好地“救急托底”

文章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0-04-22

近日,《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兜牢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底线。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的重要措施。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群就业。近年来,安徽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和财政投入,不断拓宽公益性岗位设置领域。如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大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不仅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又一批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者,在基层默默奉献光和热,用心服务民生,助力美好生活。

此次安徽省新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拓宽了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笔者注意到,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等公共服务类岗位。设置这样的岗位,对帮助一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贫困劳动者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自主脱贫,并兼顾家庭照料家人。不仅如此,通过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农村能更好地维护当地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丰富岗位种类,给就业困难人员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从《办法》明确的“公益性岗位”类别可以看出,公益性岗位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传统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等,还包括劳务派遣企业等托底性安置岗位。各级人社、财政部门应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等方式,购买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等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性安置。

安徽省对公益性岗位的监督管理要求也在提高。公益性岗位是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应当为广大困难群众谋福祉,避免福利化倾向,避免“吃空饷”现象。因此,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要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科学控制岗位规模,适时调整安置对象范围。此次《办法》就对补贴期满人员退出机制进行了完善,并建立公益性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资金监管,对安置非就业困难人员、虚报冒领骗取补贴、“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形,及时纠正查处。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让公益性岗位更好地发挥“救急托底”的功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