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启动专项职业指导

摆正心态,走出求职误区

文章来源:中国公共招聘网 时间:2021-11-11

【案例背景】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既能发挥特长待遇又好的工作。在最初的交流中求职者往往会提出“轻松、双休、工资高、离家近”等要求,而在实际择业过程中,这样理想化的好事很难遇到。

例如求职者老周,52岁,是我们社区的居民,整天酗酒,偶尔做点临工,无固定工作,欲求小区物业工作,但是物业保安工作有夜班他又吃不消。小区没有适合他的岗位,可他却执意要在小区工作,几番介绍都以失败告终。

去年11月的一天,老周刚喝过酒来社区服务中心求职,借着酒劲,蛮横无理,咄咄逼人。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疏导,他终于说,只要给他安排在小区物业,做什么事都行。但当时小区物业公司并不缺人,我努力和物业沟通,物业终于答应让他做保安试试。他去了,但没做几天就不做了。问其原因,他说保安工作要12小时值班,还要上晚班,他吃不消。

之后他经常来找我,每次来都是醉醺醺的,我一连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工作,他都不去,一定要在小区物业做。屡次失败后,我觉得光给他介绍工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变他的思想观念。带着困惑我去找分管居民区的主任,主任告诉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喝酒,喝过酒了你不用跟他多说,先泡杯茶给他喝,等他酒醒了还是蛮好说话的。

第二天,我试着打电话让他再来找我。这一次来他依旧是一股刺鼻的酒味,我端来凳子让他坐在我边上(以往都是面对面),并泡了一杯茶给他。我不急着和他说工作方面的事,而是跟他聊天,聊着聊着他开始和我说心里话了:“其实我也不是想赚这两块钱,赚这两块钱给我抽烟都不够,我住在杭州湾,家里房子出租都有好多钱,但是家里人说我不工作,邻居问起来也没面子,我只要有工作就行。夜班我吃不消,做二休一还差不多。”

“其实你可以换换思路,这里的小区物业工作都比较辛苦,不适合你,你听我一句劝,考虑一下别处的工作。杭州湾周边有很多工作,比如天城路附近就有个物业公司,他们那里可以做二休一,你可以试试。”几杯茶水下肚,老周的酒也有点醒了,总算听进了我的话,笑着跟我说:“做二休一,这个倒还好的,你要么给我介绍介绍。”我说:“还有一份是笕桥派出所食堂烧饭菜的工作,烧几十个人的饭菜也不用那么辛苦,又不用上夜班,路也不远就十几分钟的路程。那里很多都是本地人,说不定你还有很多认识的。如果你会烧饭菜,我倒可以给你推荐一下。”他听完更感兴趣了,说烧几个菜么总还是会的,问我可不可以去试试。两个地方我都联系好让他去面试,最终他选择了去派出所食堂做厨师。

几个月后,我做了跟踪访问。老周告诉我说,工作不仅好而且比较轻松,他很喜欢,跟单位里的同事也都很有话说。听完,我顿感很舒心。

【指导心得】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求职者往往在择业时挑肥拣瘦,往往期盼“鱼和熊掌兼得”,但到头来却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应当用心去和求职者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求职动机、求职意向等一系列信息后再做合适的指导。倾听求职者的心声,帮助求职者摆正心态,做好沟通和解释,让他们走出择业的误区。我们也许没有办法为求职者找到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指导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彭埠社区  沈洁)

【拓展链接】

老树如何发新枝

求职有三大障碍:学历、经验、年龄。学历可以勤奋争取;经验可以默默积累;只有年龄,让人无法诉说。年龄大求职难度也大,那么大龄求职者,要如何做到老树发新枝?

1.拓宽求职思维,端正求职心态。大龄求职者往往不愿到自己不熟悉的地区去工作。郊区毕竟地域较大,一些大龄求职者更倾向于在自己出生和熟悉的地区,把自己圈在一个小范围内,势必会减少自己就业的机会。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会建议跳出给自己划定的求职“圈子”,只要在自己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可扩大自己的求职范围,况且农村人员跨区就业政府还有相应的补贴,也不一定会增加交通费用。

2.明确求职目标,杜绝盲目求职。大龄求职者总喜欢与旧同事和认识的人一起工作,我们经常碰到一个单位出来的三五个大龄求职者都报名一个单位,他们考虑的是互相之间熟悉,关系也融洽,甚至有着很好的友谊,希望到同一个新单位仍能相互商量相互帮助。他们不知道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面试官对每个人的面试感觉不同,往往录用只能是他们其中一位,并且单位也不喜欢太多从同一单位出来的人在一个部门工作,因为这样新员工不容易融入新单位的企业文化和同事关系中去。所以我们一直建议每个人因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要求找工作,而不必过于在意老同事的意见和看法,更不必跟随别人去报名。还有的大龄求职者不管什么单位招聘什么岗位,他都要去试试。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求职的盲目性。找工作是自己的事,因此自己要有“主心骨”,对自己的求职意向要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求职成本,提高求职效率。

(摘自上海公共招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