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职业指导

态度

文章来源:中国公共招聘网 浏览次数: 时间:2020-02-27

案例回放:

小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最近在为找工作而到处忙碌。说起来也算未雨绸缪,可从大三申请了公共招聘网上求职至今,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看似热门的专业,求职时却发现很多桎梏。具体总结为三个方面:1、学历平平;2、没劳动手册;3、是应届毕业生,一般单位不愿收。

彷徨之下,想到先就业、后择业,又开始全面撒网。但寻来找去,总是不尽如人意。于是,小张来到职介所,请指导师给予指点和帮助。

案例诊断:

乍听小张介绍,指导师也觉得棘手。为了找出症结,指导师具体询问了小张求职的整个过程,很快发现了疑点:

1、听小张描述,他从大三就开始尝试求职,应该算蛮积极的。可他却不知道应届生的几个主要求职渠道和网站。公共招聘网登记有一年了,求职记录却寥寥无几。对此,他的解释是找了几次没有合适的就放弃了。对于其它社会招聘网站,他表示都是针对社会人员,应届生几乎没有。在指导师再三询问下,才坦白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根本没上过。

2、指导师想看一看小张简历,他却告诉我都在网上,没有纸张的。指导师随即意识到,小张可能从未参加过现场招聘会。一问之下果然如此。指导师接着询问了小张的面试频率,发现相当低。最近一个月一次也没有面试过。再询问每天上网求职时间,发现他已经一周没上网求职了。所谓的四处碰壁,原来是浅尝辄止,仅失败了数次就放弃了。

3、指导师询问小张校友的就业去向。却发现他不但对学长,就是同学都疏于联系,只能说出两三个人的就业单位和职业。对于学历和专业,他表示只学到了皮毛,对求职没什么用。

通过询问,指导师发现,小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不够积极。稍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招聘一般考察的,是此人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而非仅局限于学历。至于是否毕业、有无劳动手册等细枝末节,对录用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按照小张同学的逻辑,学历不高、没劳动手册的应届生都不能找工作了?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指导建议:

为了帮助小张意识到自身的态度问题。指导师先和他分享了一个指导案例。案例的主人公小吴也是一名应届生,应聘三大会计事务所成功了两个,最后成为某银行总部第一个直接招收的应届毕业生。趁小张羡慕之际,指导师告诉他,其实小吴学的是医学统计和分析。然后,指导师又和小张分享了小吴的求职经历,并指出他能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积极。积极地修改简历,积极搜集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自我剖析,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主动与单位联系,找指导师推敲每一个面试环节这些,小张甚至都没有想到过。

看出小张的震撼,指导师开始分析他和小吴的差别,对他消极的行为和思想逐一指正。终于,小张意识到了态度的问题,请指导师给予指点。指导师借机给了他三点建议:

1、坚持体育锻炼。开始小张很奇怪,态度和身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积极主动者必然会比消极被动者承担更多责任,需要更多精力。由于大四下半学期几乎没有课程,小张的日子过得相当颓废,来咨询时整个人都缺少精气神。试问你能想象如林黛玉般病恹恹的人积极主动是什么样子吗?在面试中,那些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者往往更容易赢得面试官的好感和信任。因此,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和适度的睡眠,是培养积极主动态度的基础。

2、学习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考虑,不难发现新的招聘渠道。校园招聘信息需要多主动和班主任、校就业指导办联系;企业官网要主动收藏,定期关注;应届生招聘网站要积极搜索,其实公共招聘网和其它社会网站也有应届生招聘信息,只是小张没有细心寻找而已;招聘会要积极参加。招聘会不仅有大量直接面试机会,还能切身了解企业需求,可以说是最好的面试技巧磨炼之处。同时,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以后职场人际沟通也有很大帮助。

3、凡事未雨绸缪。其实小张若和高年级学长建立关系,保持联系,就业机会可能大大增加。很多成功就业的大学生大三时就已做好简历,寻找实习机会。有位同济学生大三开始就找了家德资企业兼职,快毕业时听说这家公司其它部门招聘应届生,想要应聘。结果部门经理直接打了份报告,汇报该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直接被录取了。就目前小张而言,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未雨绸缪:简历需要尽快完善,就面试常见问题要尽快准备措辞,专业招聘网站和意向企业要尽快加入收藏。凡事领先一步,机会必多垂青。

指导感言:

现实生活中,小张这样消极求职的例子举不胜举。较常见的有现在单位不要应届生(据统计,每年高校应届生就业率在80%以上,又怎么解释呢?),我没有工作经验(那寒暑假和业余时间为何不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学校推荐的实习学不到东西(既然如此,何不另谋高就自己去找?),学校学的都是皮毛(自己为何不能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我没有求职经验(那就更应该积极求职积累经验了!)凡此种种,乍看都是理由,细思全是借口。

有位企业家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每天都在发现问题,一种人每天都在解决问题。前种人每天都在抱怨,后种人每天都在进步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这就是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职场里有句名言: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寻理由。借此与应届生朋友们互勉,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