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迎来升级版!
自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3年来,中国“双创”结出累累硕果,不仅成为拉动就业的“秘密武器”,还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双创”升级,意味着政府服务也要升级,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双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服务企业:抓住大数据这个“牛鼻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载体是企业,要对企业创新进行鼓励和扶持;同时,政府服务企业的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窗口”“柜台”服务向大数据服务转变。政府服务企业创新,必须抓住大数据这个“牛鼻子”,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感受颇深。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大数据工作的委员,张英认为,政府部门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是要顺应时代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服务企业创新的各种需求,提供各种便利。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开放力度,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其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帮助企业少跑腿,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后,通过大数据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张英说。
在大数据时代,共享经济成为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的共享经济在过去一年获得迅猛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张英认为,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是“双创”企业非常关心和关注的,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数据资源,制约了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数据资源融通共享的瓶颈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孙诚谊认为,解决之道应该是以各省区市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为平台,受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政策、行政管理冲突等问题,营造更为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引导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的管理主体,履行主体责任。
服务人才:既解决当前机制障碍又着眼长远人才培养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如何充分发挥这座人力人才“富矿”的最大效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部门在“双创”中既要着眼打通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当前的体制机制障碍,又要着眼长远,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提前布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实际上,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已经在行动。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宁波大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最长可达8年。此外,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每年招收50名学生,针对性开设课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表示,宁波大学将来还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汇聚创新人才、完善支持师生创业的政策机制等方面再下功夫,推动高质量创新创业成效不断显现。
“大学生创业创新很重要,智商仅仅是一个方面,情商培养更为重要,大学应该引入一些成功学方面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告诉记者。
朱建民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只有2%至3%,这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发现、挖掘自我深层次的创业愿望;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创业并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最后,还要引导创业大学生自我激励,即使遇到挫折,也要锲而不舍。”朱建民说。
优化环境:政府部门要俯下身子下一番“绣花”功夫
采访中,大多数代表委员们都认为,创新创业需要不断试错。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创业者本人需要拥有不怕失败、不断坚持的品质之外,政府部门也需要为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付出持久努力,甚至要俯下身子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行。
对于创业者来说,优化创业营商环境,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审批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今年关注到营商环境优化的问题,他专门提交了一份《提升营商环境重在攻坚克难》的提案。他建议,要分行业、全面摸底审批环节,初步统计平均成本、数量、时间和涉及部门,同时要归并、整合或取消部分审批事项;对企业反映较大的一些问题,要进行跨部门研究、会诊和解决,要全面提高审批流程的时间把控和信息公布程度,拓宽企业参与、知悉、申诉和回馈渠道。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从“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到“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做减法”政策,降低了开办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减轻了创业者的资金压力和时间耗损,提振了创业信心。
“融资难”一直是创业者的烦恼。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市长林毅认为,应该将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行业、产业分类实行差额减免,加大对重点产业、行业的税收政策优惠幅度,同时扩大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高校毕业生范围。
说到优化创业和营商的环境,全国政协委员、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感慨说,去过那么多地方,还是认为深圳创新创业氛围最为浓厚。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二十几年前我就来到了深圳,见证了‘深圳速度’。深圳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改革创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黄西勤说。
结合自己在深圳的创业感受,黄西勤认为,在创新方面深圳政府特别有服务精神。她举例说,今年1月,深圳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上水平。
黄西勤还建议,在改革营商环境方面,可以创新办证方式,尝试在周六日增设办证专场,善用“互联网+”提高服务水平,要让企业少办证好办证,解决企业办证难要有突破性进展。(本版图表漫画刘柏青绘内容来源:《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统计局 本报记者 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