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重庆綦江:稳定就业 端牢“饭碗”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时间:2020-12-29

綦江区始终抓住“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上。通过“六个一批”把全区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各方力量调动起来,各块政策组合起来,实现了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和有就业意愿的建卡贫困人员100%就业。

一是就业招聘推荐一批。依托“区、街镇、村居(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按照村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先后入户对有外出务工意向涉贫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贫困人员就业动态台账,实时掌握就业去向、失业状态、就业意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等就业相关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巡逻宣传队、广播、大美綦江APP、就业“云平台”等线上线下方式宣传用工企业招聘信息、外出务工手续办理流程。目前,已精准掌握1113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需求和企业复工、用工需求信息,并进行动态更新,已就业8802人,同比增长6.85%。(区外就业4680人,其中,市外就业1702人,区外市内就业2978人;区内就业412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970人、同比增长92%,在家务农2333人,全面消除贫困对象“零就业”家庭。

二是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鼓励和引导各街镇、有关部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凡是返乡贫困劳动力,只要有就业意愿的,均按《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0个部门关于进一步用好公益性岗位发挥就业保障作用的通知》(渝人社发〔2020〕60号)要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实现“应兜尽兜”。符合人社系统条件的人员,按照“谁开发、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由就业专项资金按不超过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不符合的按照《重庆市綦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发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的实施意见》(綦江人社发〔2020〕4号)要求和“谁开发、谁使用、谁管理、谁付酬”的原则,由各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081人,其中建卡贫困劳动力1970人,贫困劳动力占比动态保持在50%以上。

三是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建立“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将生产车间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就近上班,逐步形成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格局。针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落实一次性建设补助、带动就业示范奖补、用人单位社保补贴等扶贫奖励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190余万元,预计到年底可兑现各类扶持资金38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创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20家,吸纳劳动力26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5人,月人均工资超过1500元。

四是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全面落实贫困人员创业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人员自主创业。截止目前,共为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6万元,贴息8.65万元,为48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38.4万元。

五是公开招录就业一批。大力实施“志智”双扶扶贫行动,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流动,放宽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在公招考试中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公开招聘,全区累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高校贫困毕业生32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28人。

六是技能培训上岗一批。建立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动态台账,落实帮扶责任人与贫困人员的“点对点”数据更新,增强培训针对性、互动性,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应训尽训”,并按政策要求补助交通食宿补贴。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提供菜单式项目服务,组织母婴护理、重庆小面制作、火锅调味、社区保洁、农林药种植等扶贫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贫困人员3645人,发放技能培训补贴322.94万元,对技能鉴定合格且有培训意愿的人员进行就业推荐,岗位推荐率达95%以上,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