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做好基层就业服务,各地有这些创新!来看→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3-09-05

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拓思路,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基层就业服务,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辽宁抚顺

以红色动能为牵引

做实“雷锋在线365”就业服务

辽宁省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就业服务新格局,精心培育打造“雷锋在线365”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创造良好就业服务环境。

以红色动能为牵引,构建“雷锋在线365”核心理念。全面启动“雷锋在线”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培育计划,将就业、创业、培训、职介、人才等服务贯穿品牌培育全过程,通过搭建“雷锋在线365”就业服务框架,突出高质量发展标准,推动雷锋精神与就业工作深入融合。

做好三方面培育建设,抓实服务品牌培育成效。一是探索培育“雷锋在线+”系列品牌,设立“雷锋式服务岗”,组建“‘雷锋·红’就业创业代办服务队”,增设“爱心就业超市”“零工暖心专区”“红色服务吧”,践行“雷锋在线365 就业服务在身边”。二是开设“直播带岗”“视频探岗”等特色服务板块,组织“局长招聘”“就业集市”“校地合播”,将招聘会开进基层、引入“云端”。三是搭建“就业·青年讲”实战演练平台,推出“人社局长进民企”“青年干部坐窗口”“全员干部走流程”等活动,形成工作向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效果由一线评价的良好作风。

以打造“清风窗口”为抓手,提升服务品牌社会影响。对11项高频服务事项统一规范办理流程,将业务指南和操作流程制作成二维码,实现“扫码即解决”。着力构建简约、清晰、全方位服务体系,逐步推动业务流程“网上办”、数据比对“网上查”、数据归集“系统核”。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探索实施“4321”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以“零工市场”提供“马路边”供需服务、以“乡村就业大集”开展“家门口”招聘服务,畅通基层就业服务微循环。

江西赣州

四级网络“全覆盖”

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零距离”

江西省赣州市以全国公共就业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1+2+4+N”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市级打造“一个中枢”,构建智慧化就业“大脑”。夯实全市就业信息大数据基础,向外汇聚公安、医保、教育等部门数据,向内汇总就业、养老、社保卡等系统数据。提升供需对接匹配度,通过“网端+掌端”,及时公布就业岗位和劳动力求职信息。结合企业特派员等对接制度了解用工需求。引导劳动者在网站注册登记,开展智能化“用户画像”,实现精准化岗位推荐。

县级打造“两个平台”,做强经办与招聘“双翼”。依托县级现有公共就业服务载体,线上对接省一体化服务平台,线下优化提升就业服务专窗,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建设就业经办一体化平台。结合各县主导产业布局,突出大型招聘活动,优化打造2个示范性、5个特色性、N个区域性零工市场,建设招聘服务实体化平台。

乡镇建好“四有就业驿站”,畅通供需对接“脉络”。按照地域人口特征,打造300个一站式、全链条“家门口就业驿站”,形成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不出乡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各驿站配备加载市级智慧就业平台服务机,设置劳动关系工作站,提供相应免费服务。创新“就业+”“+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就在身边”服务品牌。

村级提供“N项就业帮扶”,延伸基层就业服务“触角”。村级围绕信息宣传、数据采集,制定“N+”服务清单,依托村务公开群等载体,及时为群众提供“1311”服务,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大数据+微信”“电话+铁脚板”等方式,开展全覆盖信息采集,完善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精准对接用人单位需求。

湖北黄石

以服务让人才“近悦远来”

湖北省黄石市以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用心用情留住本地学子人才、吸引外地优秀人才,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引育并举、拓展成长“大空间”。立足黄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完整链条。依托高校资源,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不同领域人才的特点和专业优势,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分行业、分领域、分专业开展全覆盖培训,丰富人才创新技能,使各类人才人尽其用。

人岗相适、搭建发展“好平台”。坚持以用为本,“好钢用到刀刃上”,为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将各类人才的成长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激活人才队伍生机活力,让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做好服务、筑好无忧“暖驿站”。把留住人才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从解决人才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出发,落实人才落户、配偶就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制度保障,做好“一站式”人才服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激励人才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大力褒扬行业能手、技术骨干、业务尖子,树立起尊崇人才、崇尚实干的鲜明人才工作导向,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山东潍坊

创新开展“社区微业”行动

探索社区就业新机制

山东省潍坊市加快建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创新开展“社区微业”行动,构建社区就业服务新格局。

创新搭建“微阵地”,织密就业“保障网”。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一心多点、全域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全市已开工建设标准化就业服务站120余个,覆盖全部镇街。打造“一站式”社区就业服务窗口,已累计提供服务1万人次。突出党建引领,依托人社部门“就业服务专员”创新组建“1+N”社区微业服务团队,服务专员已超过1000人。

创新社区“微服务”,打好就业“组合拳”。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宣讲矩阵,变“群众问政策”为“政策追群众”,今年已累计发放各类就业政策宣传材料10万份。实施居民就业情况调查工程,按照“六清”标准,建立就业需求工作台账,已累计走访群众6万人次。构建就业困难重点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提供“1311”就业援助服务,已精准帮助79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创新做实“微项目”,畅通就业“快车道”。创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专区和实践基地,培育创业“社区工场”;依托文化技艺传承等领域特色小店,打造一批“社区工坊”;鼓励社区创业人员组建“社区工友”创业联盟,提升创业聚合效应。对接潍坊创业大学项目库资源,搭建创业项目资源超市,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创业需求。用活各级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大赛+”平台,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今年已累计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资金7亿元,扶持创业3800余人,带动就业9500余人。

创新实施“微培训”,跑出就业“加速度”。探索培育“零星学堂”“社区夜校”等新型培训载体,为合格者发放技能鉴定证书,已累计开展各类社区培训108期,服务群众2800余人。实施“能工巧匠带训”,打造“能工巧匠工作室”,通过多元化培训传承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将线上平台培训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教育引导就业者增加数字化课程使用频度,目前线上注册学习人数已达25万人。

广西桂平

“三张牌”打通零工就业“快车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零工市场是贵港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努力打好“三张牌”,打通零工就业“快车道”。

强服务,打好“关键牌”。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小成本建设200平方米“零工之家”,为零工人员提供候工厅、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法律咨询、劳动维权等公益性综合服务。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零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等措施。以用工放心、就业安心、群众省心、服务贴心的“四心”标准为用人单位及求职者提供管家式服务,实现人企无缝对接、人岗精准匹配,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稳岗扩就业。

搭平台,打好“技术牌”。依托“互联网+平台”技术,搭建“桂平市智慧零工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零工市场网站、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直播间等多媒体化工具。开发灵活就业人员动态求职、雇主端招聘、服务评价、统计查询、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查询、线上岗前技能培训学习等6个板块,实现多样化功能。及时联系各用人单位、用工雇主,收集汇总用人单位需求,建立用工需求台账,同时根据灵活求职人员特长和需求派发工单,从而实现精准化供需对接。

创品牌,打好“特色牌”。通过二维码实现扫码办理登记,“码上收集”最新岗位信息、求职登记信息,并同步到线上信息系统平台。24小时内“马上沟通”用人单位,明确招聘需求,同时对接求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用工管理问题“马上联动”相关部门,加强零工市场综合服务,加强对现有企业和招商引资落地企业的用工支持,构建和谐用工环境。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马上发布”最新招聘信息,实现获取招聘信息零距离。借助信息系统和线上发布平台,“马上反馈”办理结果,跟踪企业后续用工情况,动态掌握求职登记人员就业情况。在行业、企业招聘会中增设零工招聘区,举办零工专场招聘会,举办网络直播送岗等形式,“马上快招”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广东海珠

匠心筑梦  就业携行

打造“社工+就业”服务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通过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组建一支由26名社工组成的专业就业服务队伍,打造“社工+就业”服务项目,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由“点”到“面”,标准化要求促成效。制定《社工就业服务工作方案》《社工就业服务项目运行规范》标准化手册,明确社工服务标准。设计宣传单、海报,在服务大厅、招聘会开展常态化宣传,推出“漫”说就业小故事宣传政策和社工服务,通过开展社工小组、工作坊活动“圈粉”,亮品牌,树形象。

由“浅”到“深”,瞄准问题找准对策。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失业人员跟踪工作中,实现2天完成近3万人的摸查,比人工摸查缩减了近一半时间。开展社工就业辅导,对有就业需求的失业人员,详细了解个人和家庭情况,剖析失业的主客观原因,运用SWOT分析法、人生设计卡、职业锚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专业方法,开展职业指导,树立就业信心,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从“量”到“质”,多元服务铺就业创业路。以“社工+就业”服务项目为核心,广泛链接7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就业服务。通过社工小组、工作坊和社区活动的方式,就地就近分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调适、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探索“快培训+快就业”新模式,由社工团队组织失业人员报名并进行定岗培训,实现培训后即就业。近期参加就业实训课程的13名学员仅用1个月即实现100%就业。针对“育儿妈妈”弹性工作时间和办公地点的要求,开展“育儿妈妈”再就业互助小组活动,引导参加直播运营和手工技艺培训,已有多名学员通过“妈妈岗”实现就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