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求职指南

应届毕业生求职的“软肋”

文章来源:厦门人才网 时间:2022-09-29

“学历热”、“证书热”,当时可畏是非常的火热,如今开始“降温”。企业用人时变得更加理性,人才不是用来“装点门面”,而是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引导公司能开拓市场的职业化人才。职业化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大学生,你职业化了吗

为什么许多企业对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说“不”?为什么一些有工作背景的人找工作相对容易很多?为什么专业很好、技术过硬但求职却屡受打击?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该问一问自己:我职业化了吗?

在面试中,招聘者往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司录用你的第一天,你准备做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那就是上班第一天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有的要展示个人对业务的熟练程度,有的要体现优秀的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说法没有错。然而,用人单位在试用一个员工时,考虑的并不是这些。一个人的经历是难以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完全符合的,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长处和能力不一定能够在新岗位上发挥,所以,此时表现出一些个人的职业素质更能博得考官的好感。

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相同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职位差别就更大,然而按照一套相通的模式去分析自己的工作,请上司来确认工作方向、方法的正确性,尽可能地利用公司的信息资源,你就是“职业化”的员工,你就能受到企业的“青睐”。

2、从校园人演变为职业人

什么样的员工称得上“职业化”?职业化的员工就是了解公司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自觉自愿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绩。对公司来说,有价值的职业化员工才是真正的人才。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在职场上大家都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而一个非职业的人是和他们合不上拍的。大学生职业化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试用期等都是将自己训练成职业人的渠道。问题的关键是,大学生应带着明确的目标来训练自己,尽快地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