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热点资讯

他们在这里绽放青春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时间:2017-09-29

 

在基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是基层公务人员。角色不同,经历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用青春和奋斗,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

冯帆:“这里有我绽放青春的空间”

“上学的时候我就看过不少关于支教的纪录片,很受感动,便萌生了去支教的想法。”从石家庄学院自然与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毕业后,冯帆报名参加了“三支一扶”计划。

经过考试,冯帆被分配到河北省阳原县化梢营镇化梢营中学任教,现在,她是学校的一名地理老师。

“学校只有两栋三层教学楼,灰白色的洋灰墙斑驳不堪,教师宿舍里只有两张没有床垫的钢管床。”冯帆告诉记者,报到第一天,看到设施如此陈旧的学校,她心里就有些失落和不安。

然而,冯帆心中暂时的失落,很快就被教师责任感所取代。

冯帆所教的初一5班,一共有33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外来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能看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大家好,我是你们新来的地理老师。”第一堂课,冯帆难掩心中的紧张,“我的语速特别快,在黑板上写字时,都能感到自己的手在抖。”

“老师,什么是气候”“大气是什么样子”……冯帆很快就沉浸在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式各样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中,紧张的情绪化为乌有。

“第一堂课比我想象得要好,我第一次尝到把所学知识教给别人的愉悦。”45分钟的时间,冯帆从紧张到自信,很快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信心大增。

“这里的学生淳朴无邪,尤其是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深深感染着我。这里有我绽放青春的空间,就算环境再艰苦,我也会留在这里。”迈开第一步的冯帆,已经为今后勾勒出蓝图。

姜浩:点燃心中那团热火

在陕西省南郑县濂水镇,记者见到了濂水镇副镇长姜浩。

“那天下着大雨,我搭了3趟车,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要报到的地方。”回想起7年前的921日,姜浩依旧记忆犹新。

发黑的地板和墙壁,嘎吱嘎吱响的木架子床,满是缝隙的木头床板……

这就是姜浩第一次推开自己宿舍门看到的情景,“虽然当初这地方比想象中的还要偏僻、还要陌生,但刚参加工作的我仍然感觉心中有一团热火。”

午饭后,姜浩领到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向全镇近2000户固定电话用户,做两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和政法干警满意度工作的调查。

“开始认为就是打打电话,但干起来才知道,动嘴的活儿也不轻省。”濂水镇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普通话、方言,那些天我把能用的法子全部用上了,往往一个电话要打好久,对方才能理解我的意思。”姜浩说。

“这项工作整整做了15天,一天得吃两盒喉糖。”姜浩坐在电话旁,一丝不苟地拨着全镇每一个固定电话用户的号码,重复着已经说了千百次的话,累了就在宿舍木板床上躺会儿。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那一次濂水镇的“两率一度”测评率在全县30个乡镇中排名第4。也正是那一次,姜浩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周围同事的认可。初战告捷,也坚定了他长期扎根基层的信心。

如今7年过去,姜浩已成为濂水镇副镇长。“濂水的产业比较单一,只靠种传统作物,乡亲们很难摘掉贫困的帽子。”新的岗位,对姜浩来说也是新的挑战,他要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姜浩将生态莲藕种植产业带回了濂水镇。

 

 

“开始很多人心存顾虑,不愿意流转土地种植莲藕。还有些人不了解情况,猜忌我从中牟利。”

为了打消老百姓的种种疑虑和猜忌,姜浩挨家挨户做动员,算经济账。同时他还说服种植大户为自种百姓提供藕种,提供全程跟踪,指导种植技术要领,并负责帮助自种百姓销售成品。

看到姜浩一片真诚,群众心动了。2016年,濂水镇共流转土地1300余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濂水千亩生态莲藕种植基地和休闲观光园。

“看着村民们的钱包鼓了,日子富了,我心里踏实多了,觉着这些年再苦再累也值得。”姜浩对记者说着他心里话。(赵为)(图表漫画 小米/绘 图表内容来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