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职业指导

韩军:乡愁召唤我返乡创业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人才网 浏览次数: 时间:2020-12-21

五月下旬的化隆山区,杨柳叶子才刚刚吐绿,四周的山野一片寂静。而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的省道边上,“化隆伯尔曼返乡创业安置小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找到项目投资人韩军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着。这位身材敦实、面容憨厚的投资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由于工地上机器轰鸣,车来车往,韩军就引领我们来到附近的镇政府,找了一间会议室接受采访。

在徐徐展开的规划图和施工图上,我们看到了整个项目设计新颖、气派,与周边单调、杂乱的街道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久的将来,在巴燕镇,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小区和一座高达九层的宾馆将会拔地而起,成为这一带为数不多的地标性建筑……

为什么要投巨资在这并不算热门的地域搞开发建设?投资回报率大概是多少?韩军的回答是:乡愁召唤我返乡创业……

(一)

十几年前,韩军和众多化隆人一样,面对这片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故土,怀揣东借西凑的400元钱,一步一回头地挥泪走出大山,开始了无奈的打工生涯。

故土难离,但必须得走出大山另谋生路,解决温饱,这个两难的选择,曾经让韩军他们彻夜难眠!

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的化隆人翻越青沙山、走出山门到沿海各大城市去开拉面馆。陆续传来的消息是:绝处逢生,生意不错。这也让韩军他们鼓足了走出去闯一闯的信心。

当时他怀揣仅有的400元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去的列车,一头扎进了沿海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陌生都市对举目无亲的韩军来说,一切都不是他想象的天堂般美好,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一天只吃一顿饭,去涵洞桥梁下遮风避雨,度过一天又一夜。

白天走街串巷找工作,晚上转辗反侧想对策。就这样,他在繁华地带的一家兰州拉面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山区穷困的生活让化隆人都早早就懂得了节俭过日子。一年多后,他竟然攒足了一万多元。于是,早已摸清了拉面馆经营之道的韩军开始有了自己也要开办一家牛肉拉面馆的想法。

不久,沿海城市的街市上,又多了一家“牛肉拉面馆”,化隆人的“拉面大军”里,又多了一位天道酬勤者。

2009年,韩军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同乡马二布都在大上海不期而遇。相同的命运、共同的追求让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在浦东高科技园区开办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面馆。他们说干就干,日营业额达六七千元。

从此,他们的经营不断提升,经营业绩一路刷新。年收入很快突破了百万元大关。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

(二)

腰包一天天鼓起来的韩军和马二布都,精神追求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韩军感慨道,为了生计,我们背井离乡,吃尽了苦头,由于肯于吃苦,善于经营,站稳了脚跟,一步步地脱贫致富,扩大经营,年收入上百万。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就会想起还有很多乡亲依旧贫困,想返乡创业,通过兴办企业帮助乡亲们就业。近年来,政府也一再号召和支持我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返乡创业,于是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马二布都也说,十几年前,我脑子里想的是多挣些钱,把日子过好些;现在手里的钱多了,我们的视野也开阔了,想法也就不一样了!钱要花到该花的地方去,花得有意义,花出个名堂来。

韩军接着说,尽管身在都市,但是家乡的梦境时常会出现。我问同伴儿,他们说,也经常梦见的都是化隆的山水、家乡的庄廓院……

这,不就是魂牵梦绕的乡愁在召唤他们吗?

于是,韩军和马二布都商议:上海的牛肉拉面馆照样经营,而在家乡也要创一份产业。

经过反复的考察,他们发现,近几年黄河沿岸的循化和化隆的旅游业蒸蒸日上,宾馆生意十分火爆,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好项目。在黄河岸边创业,他们既熟悉风土人情,又能在家门口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不走出大山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2015年6月,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驼泉路上,由韩军和马二布都投资1280万元,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伯尔曼饭店建成开业。这家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酒店,陆续吸收了当地30多名年轻人就业。

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拿出十几年的血汗钱返乡投资你们并不擅长的行业,有把握收回投资,产生新的效益吗?他俩的回答是,没有想过收回投资,产生多大效益,只想着能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能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