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永怀赤子心,誓做追梦人 ——记“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陶建刚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时间:2020-01-14

2012年,山东人陶建刚,响应国家“中央特岗教师计划”的号召,跨越千里,来到陕西大山深处的铜川,在耀州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支教。原打算3年服务期满就离开,但是山村学生们热切的目光、家长们的希冀,将他牢牢留在了学校,一干就是7年。青春韶华都奉献给了山村。

在冬天暖阳里,陶建刚叙说自己的梦想,语气平静。

为了孩子们的命运,他选择留下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的陶建刚看到了“中央特岗教师计划”,没有和家人商量,他就报了名。当上了铜川市照金北梁小学的老师。

去铜川,陶建刚是有准备的,地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一定条件艰苦。但是那年8月,当他随着汽车翻越过一座座山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眼前的情景还是让他震惊: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场地不小,一块土操场的尽头,矗立着两栋刚刚完工、没有添置任何配套设施的小楼。学校只有1至3年级,总共才有33名学生,大都家境贫寒,留守儿童居多,多数学生上学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的山路。

留守儿童,缺少的是关爱。陶建刚看着这33个孩子,决定家访,看看孩子们日常到底是什么样的。多天的家访让他看到了这些孩子真实的生活:一个篱笆围绕的小院、一间土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视。孩子们回家后除了看电视,就是和小动物们玩耍。“娃很乖,一直帮我们干活,从不淘气。”“娃可怜得很,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这是陶建刚听到的最多的从孩子们爷爷奶奶嘴里说出来的话,这些话让他心酸。

了解了孩子们的状况,陶建刚想尽各种方法让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孩子们总爱围着他问这问那,听课也很认真,渴望着认识大山外面的世界。师生感情就这样慢慢建立了起来。可是,艰苦的环境在消磨他的热情。动辄就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听不懂的方言和吃不惯的饭菜,陶建刚的父母和朋友多次劝他打道回府,回老家山东工作。

不是没有波动。陶建刚的爱人王芳也是支教老师,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她,深知山里娃读书的不易。她说,孩子们离不开他们。上学,是孩子们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留下来。在其他两位年轻老师相继离开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后,陶建刚最终决定留下来。

“如果我走了,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失学,看到每天翻山越岭来上学的孩子们纯净而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真的于心不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英雄前辈们愿意为革命牺牲,我也愿意为孩子留在山里,帮他们实现梦想。”陶建刚说,照金是革命老区,在红色故事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在革命前辈负伤以后,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安全送到组织,革命前辈和老区群众的生命时时刻刻交融在一起,就像他与每个孩子的梦想交融在一起。

3年过后,陶建刚对教学有了更深的领悟,推动了教学一连串的创新和改革。作为新生代的老师,陶建刚除了承担语文、美术、道德与法制教学任务外,还为孩子们开辟了第二课堂;为了能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他组建了一个留守儿童交流平台——在一间配备着电脑、电话,摆放着书籍和玩具的房间,孩子们可以和在远方的父母视频通话,也可以在老师的陪伴下读书和玩耍;为了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增加生源,他四处奔走,为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争取了教师周转房项目资金,建成了可以容纳110余人的餐厅、可供学生们住宿洗澡的宿舍,在新教学楼里,他为学生们配置了直饮水机、投影仪和崭新的电子白板。

好像就这样,在去与留的一念之间,陶建刚选择了自己的梦想,也给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连接中央,一封信打开了外界的天窗

2018年5月,学校二年级和三年级的51名小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描述了家和学校的新变化:“习爷爷您知道吗?我们学校现在变得可美了,而且已经恢复六年制完全小学了,这样,我们以后上四年级就不用跑很远的路了,很快我们就能喝上甘甜纯净的直饮水,也可以像城里娃娃一样洗热水澡了,同学们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

一周后,孩子们收到了习爷爷的亲笔回信,习爷爷在信中说:“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书记的回信让陶建刚感受到莫大的鼓舞。回信成为贫困老区连接中央的桥梁,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天窗。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学校获得了更多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还增添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孩子们还有了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他们研学旅行的足迹走出了深山,来到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大城市。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来到了清华园,那里有全国成绩最优秀的哥哥姐姐,未来我也要来清华大学读书。陶校长曾经告诉我,我用功学习就有希望去清华,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四年级的张嘉欣在研学旅行中,第一次看到了故宫和北海,第一次见到课本里描述的那波光粼粼又宁静的湖面,闪烁着山里所不曾见过的别样的美。

孩子们走出了,长见识了;学校有了更充分的教育资源;陶建刚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扎根基层、奉献自己。

埋下希望的种子,将红色基因传递下去

“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理解革命先辈的不易和付出。”陶建刚说。多年来,他借助红色照金优势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特有的红色教育“135”模式,即坚持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灵魂,开展红色课程、组建红色联盟、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推广“唱、讲、行、育、评”系列活动。在红色传承方面,他每天组织学生唱红歌,每周开展红色故事演讲、上红色教育课,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为红色基因传承埋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调任照金红军小学副校长后,陶建刚致力于将红色基因与教育结合,将红色故事传承下去。

在多年来的坚持下,学校打造出了“小红星足球队”“小红星讲解员”“小红星合唱团”“小红星舞蹈社团”等优秀社团,形成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红色德育品牌,为老区教育、为红色传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坚持用照金精神立德树人,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刻心系祖国,热爱人民。

如果说红色传承是立校之魂,那么教学质量就是立校之本。陶建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师生互动的新机制。

“教书育人,首先要给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在我任教的美术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坚持自己的想法,用线条和图形去表达多维空间和它所蕴含的无穷美感,每位孩子都应该勇敢地去探索、去创造、去感受。”在陶建刚的美术学科教案上,没有评分、只有评语,他为每位孩子写下了鼓励的话语,让他们去寻找自己内心的那一盏灯。

“陶校长说过我很有天赋,有一次我画下了他的笑容,他笑起来很好看,有弯弯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他的眼镜都在笑。”五年级的柳可欣说,她最喜欢陶校长的美术课。

“艺术无疑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好的土壤,而创造力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同时,艺术也会激发孩子的感受力、同理心,这是很多美好道德品质的基础。”陶建刚在与留守儿童沟通的过程中,常常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有一次,一个孩子画了一棵没有果实、没有依傍的树,一间灰色的土坯房和一个孤单的小动物,我体会到了他失落的情绪,这让我有机会通过艺术接近孩子的世界,给他带来一点理解和慰藉。”说到教育和艺术,陶建刚诚挚的脸上写着温暖如春的善意。

“陶校长对待学生很温暖也很宽容,学生们和他在一起时都很放松,也愿意接受他的引导。”语文任课教师刘莎说。学校总会遇到“问题学生”,但陶校长总有办法“对付”他们。聊天,教孩子穿鞋子、提裤子,擦嘴、擦脸,这就是对付的方法。润物细无声的爱,温柔了问题学生的内心。心与心的贴近,是陶建刚跨越千里支教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陶建刚那颗热腾腾的育人之梦、赤子之心,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播撒希望,为孩子们带去梦想。


分享到: